李隆基书法贡献有哪些,永州有哪些文化名人?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为避宋英宗之讳,改名敦颐,字茂叔,道县久佳乡楼田村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家庭。父亲周辅成,宋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曾任贺州桂岭令,宦游于外。周敦颐小时跟着母亲在农村起蒙读书,天资聪明,志趣高远。16岁时,父亲病逝,他随母亲到京都投奔舅父龙图学士郑向。康定元年,敦颐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庆历四年,调任南安司理参军,办事公道,有比较明显的爱憎观点,不询私情,不媚权贵,士民称道。旋移桂阳县令,又徒知南昌。嘉佑六年为国子博士,通判虞州。治平元年,虞州民间失火,焚毁千余家。当时他在外地公干,朝廷没有辨明原因,遂改官通判永州。熙宁初知郴州,后被荐举为广州转运判官。他一生奔波,积劳成疾,熙宁五年,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取故乡营道的濂溪来命名,世称濂溪先生。由于他平日把俸禄都用来周济宗族和接待宾友,没有积蓄,晚年连稀饭都喝不上。熙宁六年,六月初七病逝,葬于庐山莲花峰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加唐代古文运动被贬于湖南永州(今永州市区),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在被派遣的抑郁和寂寞中,柳宗元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永州八记》最为出名。
怀素(725-785)唐代永州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区)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是中国唐代书法家。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 目前永州市区潇水中路的怀素公园是为了纪念怀素而命名的。
李达,号鹤鸣,曾用名立达、江春、李特、胡火等,湖南省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区即零、冷二区)人。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史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系党的八大代表,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被推选为中国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任中国哲学会会长。
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建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黄盖,字公覆,东汉末年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区即零、冷二区)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裔,幼年丧父,随祖父迁居泉陵县。黄盖三岁丧父,七岁丧母,随兄嫂生活,家境贫寒。他自幼好学,且有壮志,长大成人后,初为郡中小吏,后举荐为孝廉。东汉末年,董卓专权,黄盖追随孙坚举兵声讨,官拜别部司马丹阳令;孙坚死后事孙策,孙策死后事孙权,屡立战功。他管辖过的9个县,大小官吏无一不顺服。
黄盖病故后,吴国各地绘其形貌,四时祭祀,以示怀念。至今安徽省南陵县(原舂谷县)仍有以黄盖墓命名的黄墓镇。湖南临湘与湖北蒲圻交界处有黄盖湖,其面积约70平方公里,传说为赤壁战前黄盖率水军操练之处。《巴陵县志》载:"三国时,吴之孙权论赤壁战功,以此湖赠黄盖,故名。"
宋徽宗能在艺术史上留名吗?
谢谢你的提问。宋徽宗可不是因为他是皇帝又是画家才名垂中国美术史的。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书画家很多,例如唐太宗的书法,非常不错,唐玄宗的书法也相当不错,宋高宗的书法自己评价很高。明宣宗朱厚熜,也是非常不错的画家,清代乾隆皇帝,也是画家,还喜欢到处题字。书法绘画都不错。
宋徽宗的代表作之一《听琴图》。但是,唯独宋徽宗的书画地位非常高。事实上,不是题主所言宋徽宗赵佶如果不做黄帝,能不能在艺术史上留名,而是他是被皇帝这个职务耽误了的画家。
如果端王赵佶不做皇帝,而是一直做他的端王,那么,他的艺术成就会更高。
现存宋徽宗赠童贯楷书《千字文》是他19岁的书法作品。我们看这个书法作品,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为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的规模已经形成,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
后来,宋徽宗还写了一个狂草《千字文》再次创造宋代草书的登峰造极。
如此高的书法成就,一般人根本无法在40岁以前实现。
仅此足以说明宋徽宗的艺术天才萌发甚早。也就是说,宋徽宗就是一个早熟的艺术天才。
宋徽宗在绘画上的天赋,也是有着惊人的成就的。
他在花鸟画和人物画两个方面成就显著,这是一般画家很难达到的能力境界。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直追唐代张旭。据说,宋徽宗对鸟的观察达到极致的细微。
据说一次,有一位宫廷画家画了一只孔雀给宋徽宗看,宋徽宗指出,你的孔雀画的非常漂亮,但是腿画错了。
孔雀的腿不是先迈右腿,而是左腿,这位画家不相信,后来,他自己认真观察,果然发现孔雀总是先迈出左腿。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起码宋徽宗依据生活画画的精神,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次,有人画画牡丹,宋徽宗也能讲出一些道理来,比如,早上和中午的牡丹是不一样的,画家要注意画出牡丹的时间感觉。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宋徽宗对北宋写实绘画的重要影响。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宋徽宗还培养了一名少年天才画家,这就是王希孟,他十八岁完成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就是在宋徽宗指导下完成的。
据说,王希孟画画一直很平常,经过宋徽宗的指点,居然数月之间犹如神助,绘画水平一下进入超我境界。
所以,宋徽宗真的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天才画家,这种画家不是培养就能成功的。
您认为书法艺术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书法的进步与退步,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一方面科技进步,人们学习书法的途经和渠道逐渐增多,那些有志之士,都能从中获得比较大的营养和价值,极大地推动书法的进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冷落或扭曲化,也极大影响书法的审美价值!可以说,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是有利弊得失。但在于本人看来,科技对于书法是利大于弊,书法的功利色彩逐渐褪去后,科技的力量会更加有利于推动书法的全方位进步和发展。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炼字的故事?
1、挖墓偷艺。
东汉末年,魏国人钟繇酷爱书法,已到痴迷程度,以至于睡前仍心摹手描地练字,将被子都划出了洞。
韦诞也是当时书法名家,钟繇听说他手上有本汉朝蔡邕的“笔论”,便向他求借,可韦诞就是不借,三番五次拒绝,气得钟繇捶胸顿足,差点儿吐血。
后来韦诞死了,钟繇命人掘开坟墓取得了“笔论”,反复专研,终获用笔奥妙。
2、贾岛反复“炼”字,成千古名句。
唐朝诗人贾岛,有一天骑着驴在京城长安行走,随口吟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觉“推”字仿佛不如“敲”字好,便反复琢磨,犹豫不定。
因聚精会神思考,不小心撞到了大文学家韩愈,韩愈生气道:“你低头骑驴,也不看路,成何体统!”
贾岛马上下驴致歉,同时说了刚才的所思所想。
韩愈听了,转怒为喜:“还是用‘敲’字好,在万籁俱寂时忽起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赶忙致谢,最终敲定为“僧敲月下门”,这也是“推敲”一词的由来。
3、以柿叶当纸,苦练成材。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著名学者,在书法、绘画和诗词上均有高深造诣,世称“郑虔三绝”。
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张,为练习书法,就搬到附近的慈恩寺里住下,因为这儿有几间屋子的柿子叶。
他以柿叶为纸,不畏寒暑,每日勤学苦练,时间一长,竟然把几屋子的柿叶都写满了,最后终于功成名就,连唐玄宗也对他赞叹不已!
4、买父字,以求精进。
宋朝欧阳通是欧阳询之子,他很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他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摹父亲的字。
他年龄小,难免贪玩,练字时常马马虎虎,母亲就说:“孩子,你父亲的字可好了,很多人都花钱买过他的字,你也要上进,写出像你父亲一样的好字啊!”
欧阳通说:“可是,我没见过父亲卖出去的字呀!到底什么样的呢?”
之后,他留心了,经常把零花钱攒起来,去买回父亲曾卖出的字。
人家不肯,他就花高价买。看罢,知道了父亲的字确实绝妙,便不再偷懒,一心一意苦练,终于练成了与父齐名的书法家。
5、浓墨宰相。
清朝乾嘉时期,刘墉曾任宰相,也是一代书法名家。他集历代书法家的长处,大胆创新别致清奇,自成一派。
他的字初看圆滑轻软,若团团棉花,实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其境界已近静、淡、雅之地,有“浓墨宰相”之美誉。
不过,他突破传统、不循规蹈矩的书法,遭到了其他保守派的指责,翁方纲便是其中之一。
翁方纲有个女婿是刘墉的学生,有一次,女婿拜望岳父,见岳父正在练字,便道:“您和我的老师都是当代名家,您如何评价我老师的书法呢?”
翁方纲说:“你去问问你的老师,他的哪一笔是古人的!”
女婿真的去问老师,刘墉笑笑道:“你回去问问你的岳父,他的哪一笔是他自己的!”
这相互问答,反映了双方对待书法艺术的不同见解,一个守旧,一个创新,也成就了一段书法佳话。
关于【李隆基书法贡献有哪些】和【永州有哪些文化名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