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是学什么,请点评以便明确该怎么走下去?
兄弟,你好,我也是自学篆刻,从古至今,有多少学书法学篆刻的有名师指点?就算一派之宗汪关、邓石如、吴昌硕不也是自学的么?我等虽追不上古代大家,可也无所谓妄自菲薄,不求成名家。只求尽心尽力努力就好了😁
~~初学篆刻,最好是写篆书研篆法,追寻源头临摹汉印,网上很多汉印印谱不能说是假的,只是不太真实,很多都是别人临过的印鉴发到网上的,最好买个汉印三百品,以及中国篆刻字典说文解字等相关书籍,多看古印,查字典,多写篆书,古印中去寻找章法布局,多临汉印,尽量别临活人印当代名家的各有各自风格,我们不用去学,我们不好分辨,打好基础再看各家风流哈,共同努力,坚持😄
有哪些方法能少走弯路?
谢谢邀请,篆刻之路上,我也是名初学者,几点浅见可分享给你,学篆刻,首先最重要的不是找老师,买工具,看什么书,而是要问下你自己是真的想学还是只是感个兴趣三两天的就算了,因为玩这个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我称为,自问!
第二,确定了,做个真正的爱好来培养的话,给你以下几点建议!
一、拜师 如果有门路,可以找个篆书老师,教你识篆,写篆,研究篆法,因为篆刻篆在前的,是书法在金石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势,主要是篆书,如果你精通篆书,那么篆刻欠缺的只是个刀功!我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只能自己摸索,大概几个月后才晓得要多看汉印,学篆书哈哈,不过,现在知道也不迟,活到老,学到老呗,给自己工作之外找些合适的活,真搞起来了也挺好玩的不是么!没有老师也没事,自古至今,自学成才的多了去了,其中不乏开宗立派的创始人,比如汪关,丁敬,邓石如,吴昌硕。。。。他们一样么有名师,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篆刻艺术的心,持之以恒的学习,练习,心无旁骛!
二、自学 买几本书,一部《说文解字》少不了的,一本《篆刻五十讲》,一部《篆刻史》,细致详尽的了解下啥是篆刻,篆刻的历史发展过程,根源上去了解篆刻,一套《中国篆刻字典》方便查询篆字的写法,也可以用来识篆,还有就是一本《汉印三百品》,相关的书籍非常的多,么必要一下子全买,你也得有时间看得过来不是么。
三、工具 要搞篆刻,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印床、印泥、刻刀、石料、宣纸、毛笔、砚台或者墨汁、毛刷、砂纸、连史纸、这些某宝都有卖的,自己搜索吧,接触这一行后,更多的好东西会慢慢向你展现的,钱包啊,不给力啊。。。。
四、练 苦练 这个练,包括篆法书法,刀法,等等,日复一日刻苦锻炼笔耕不辍。。。。。。修身养性,等你真正喜欢上篆刻,停不下来。刻法分两种,冲刀和切刀,就这两种,其他都是技巧,熟能生巧不单一说了,自己开始刻了就慢慢体会就知道了。篆刻的刻,只是个功夫活,刻的再好也只能是个工匠,唯篆法精通,才能在篆刻之路上走的更远,汉代时期的印,都是工匠刻出来的,甚至都不会写字,你跟他们谈篆刻?你想想,汉印要么玉印要么金属的,文人玩的动么?我们都说“印宗秦汉”,啥意思?就是说,治印的源头在秦汉时期,始于秦,盛于汉,我们学篆刻要多临汉印,在汉印里寻找篆刻之源头,汉印第一次规定了印的规格、字数、章法,并且以制度的方式约束下来,,,自元代文人赵孟頫、吾衍、王冕以下,乃至后来的沈周、文彭、何震,一脉下来,他们都受汉印影响极深,因此他们极力推崇汉印,以汉印为印章学习之根,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渐渐形成后来“印中求印”理论的发源之处,就是学秦汉印,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要学篆刻,先去临刻几百方秦汉印。古代的一派之主们也都是从临汉印开始的,我们的天赋又高在哪?一切章法布局都源自秦汉印,印宗秦汉!
最后、共勉,篆刻初学阶段,一定要端正思想,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理论指导实践”,动刀之前多思考,走正确路线,不要学旁门左道,多练,不求成名家名垂青史,只求走正确道路无愧于心!
篆刻章法?
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
1,朱文印的边、文关系:边和文的粗细一致,意在减少矛盾。
2.白文印的边、文关系:边的粗细和印文笔画间隙相近,布局易得典雅和谐之趣。
3.纹饰边:印文周围装饰图案,使印边产生华丽感。
4.封泥边:宽窄不一,无雷同感,皆出于自然,非匠心之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