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书法变成画画,书法创作中越简单的字?
简单的字不好写,这是事实。
下面我们拿最笔画最少结构最简单的“一”字来初步讨论一下。
且看下图。
微距下的蝇头小楷,拉得够长,上方很整齐,收笔很完美。
功力比上一家深厚一些。
藏头不露尾,厚重感十足。
前辈行笔快,手够稳,收笔至少暗含三个小动作。
有何感想?“一”字够简单,想要写出书法的艺术效果并不简单,且很不简单,而要写出上图中大咖们的艺术细节,放眼当今书坛,恐怕凤毛麟角。
写一个简单的“一”字,躲不过“起,行,收,提,按”等最基本书法技能的考验。想要表现出艺术情趣,在书写的速度,力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稍有差池,整体则废,若气场不强,则孤立无援,终难出人头地。
这还只是“一”字,如果换成结构仍然简单,笔画仍然少的“三”字呢?
多了两个“一”后,难度有降低的地方,也有升高的地方。可以想象,三个“一”要求变化,不可雷同堆积,至少需长短不一,顾盼不一,速度不一,力道不一,起行收不一。
书法大家们每写一个“三”都会有所不同,不同但都很好,我也可以做到每写一个“三”也都不同,但仅此而已。因为我是不同的不好,不同的差劲。
以上仅仅是举例,可以看到简单的字确实难写,先不说创作,就是临帖,也难以临得好。
那么,笔画多的字反而比较好写了吗?
有一定的道理。原因可能是:笔画多了,心里面不慌了,有超常发挥。只要结构上大致不散乱,这字基本上就能看得过去,某一笔写败了,其它笔画还有前来援救的余地。某些多笔画的字的结构在书写上确实有些好写的优势。
但恐怕仅此而已。
其它的可千万不要当真了。
这么说吧,人们看笔画多的字,包括书写者看自己笔画多的字,大多是看个整体,更多是结构上的整体印象,晃眼一看,是个佳人。
这个佳人披金戴银,穿衣挂帽,浓妆艳抹,看起来花枝招展。但经不起仔细看,更经不起卸了妆看。
而人们审视笔画少的字可以说是苛刻的“脱了它的衣服”看,字数少的运笔细节无处躲藏,身上的缺点一览无余,站不稳且无所适从。
所以说,觉得笔画多的字好写,有很少的事实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错觉。最基本的笔画不过关,笔画多的字放在放大镜下面照样过不了关。
在书法的路上,不走捷径就是捷径,踏踏实实,不放过一笔一划,不自欺欺人。
那会书法的人是否都会绘画呢?
谢谢你的提问。善书者善画,这个问题啊,早在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他的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了。由于张彦远是中国最早的伟大美术理论家,所以,他的这个说法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最后就产生了“书画同源”的这么一个古代理论。
“书画同源”一开始并不是讨论书法绘画起源问题的,而是依据张彦远提出是“善画者亦善书”进一步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密切关系的。
因此,中国绘画从宋元时代就自觉学习书法也纳入了绘画学习的范畴。尤其是元代大书法家大画家赵孟頫第一次明确提出“须知书画本来同”以后,画家学习书法,几乎就是一个铁律了。
所以,像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祝枝山、徐渭、董其昌他们都是书法大家。到了清代,这个传统丝毫没有减退一点,凡是画家,莫不喜欢书法的,凡是书法家,也莫不喜欢绘画的。
例如清代画家“四王”,金陵画派的“八怪”几乎人人都是书法家。
到了民国和现代,对于画家必然善书仍然是深信不疑的。
那么,真的是所有书法家都善于画画,所有画家都善于书法吗?
这倒没有完全必然的联系性。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无数,能够成为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的,毕竟还是少数。
例如唐初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只有薛稷一人是画家。薛稷的画鹤闻名天下。杜甫见到过他的作品,还赞口不绝呢!
但是,其他书法家都不是画家。李北海不是,张旭不是,颜真卿、怀素也不不是,后来的柳公权大师也不是画家。
五代的大书法家杨凝式呢?他也不是画家。
宋代书法家著名的“宋四家”也只有米芾是画家,而且,应该说,米芾还是业余画家,跟北宋大画家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其他如苏轼,应该也是业余画家,其成就可能还不如米芾,黄庭坚、蔡襄经常看画,也没有成为画家,也画不了什么。苏轼还敢画几笔竹子什么,都属于业余游戏。
例如,人家画竹子一节一节画,苏轼一笔一杆竹子,人家问他,你怎么不一节一节画?苏轼就忽悠他们说:”谁见过竹子是一节一节长出来的呢“?问的人家也哑口无言了。
当然,像苏轼、米芾他们这些人才情很高,虽然只是业余画家,但是,也能画出很高的情趣来,而且有些笔墨情趣,这是后来中国文人画的开端。
但是,宋代最有天赋的画家也是书法家的,却是一位皇帝宋徽宗,这就是特殊例证了。
宋徽宗从小就喜欢书法绘画,他大量临摹了唐代的绘画精品,画得一手好画,直接就是宋代第一画家这样的地位了,他十九岁就创立了自己“瘦金体”书法的面貌,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例善画又善书的个案。
因为,像宋徽宗这样书画全才的人,而且达到一定历史高度的人是在太罕见了,可能元代赵孟頫也没法比。
我们再看元代,元代书法家很多,但是善于画画的,大概只有赵孟頫一人。包括”元四家“里的大画家王蒙、倪云林、黄公望,都谈不上是书法家。还有王冕也不是书法家。
当然,古代画家他们的书法水平基本是可以的,只是在相对大书法家,他们的书法就不值得一提了。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画家,他们虽然不是书法家,但是,他们的书法很有味道,很有趣味,这就有”画家书法“这么一说。
画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书法家的,那么,也有很多书法家也无法成为画家。
这是什么原因呢?
千里马个人的看法是:
1.学有专攻看起来能够画画就一点能写字,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书法绘画都不是开玩笑,都需要一定的美学水平,所以,书法好不等于画画好。
我们从书法和绘画原理来说,绘画要描绘艺术形象,而书法是符号组码,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写字好,是因为符号组码规范,但是,不能代替画一个艺术形象。
例如,我们可以写出一幅”崇山峻岭“的书法来,但是,要画出崇山峻岭,那就需要很专业的绘画技法的。反过来说,我们可以画出崇山峻岭,未必能写好一幅”崇山峻岭:的书法作品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绝对不是你只要写出字就可以,书法有书法的艺术美原理,这就需要专攻。
2.不同的专业爱好选择善书法善绘画,这是不同的天赋和专业爱好决定的。从学习的系统性来说,也是完全不同的学科。
比如说,有的人就是喜欢画画,不喜欢写字,那么,他的绘画天赋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就善于画画了。
有的人就是善于写字,不喜欢画画,那么,他的书法天赋就会充分发展,成为一个书法家。
例如书法家舒同先生 他就没有学会画画,他也画一些画,但是,画的很不好。还有大学者郭沫若先生,他是出名的书法家,很多人不知道,郭沫若也喜欢画画,但是,他画的也不是很好,只能说是很业余的爱好者了。
而启功先生因为书法出名,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是yi一个很专业的画家呢!
中国美术的主要文化元素就是绘画和书法,无论书法绘画都是中国的美术。但是,历史上的无数书法家画家,有的是以书法名世,有的以绘画名世,这都是爱好不同的结果。
3.书法与绘画的融合书法和绘画,在中国来说有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所以,很多画家也尽量学习绘画,形成了中国书画一体的中国画特色。
绘画需要题字题诗,这就需要书法好,如果书法不好,乱题字,这一幅画也就毁了。例如,吴昌硕吴湖帆张大千齐白石,都是既善于绘画又善于书法的美术大师。
但是,这个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被西化的绘画学习体系完全给破坏了。我们今天很多画家只能 画画,要写字已经非常困难了,者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绘画作品的艺术质量。
在成这个尴尬的,不是我们的画家没有能力写书法,而是专业训练就没有得到重视。
振兴中国文化,我们要重视书法和绘画的统一。
熟练了就可以自己画画了?
首先画画分专业和业余爱好两种。如果没有绘画基础,想利用“模板临摹”等熟练掌握后能达到绘画水平!不可能吧。
画画和其他专业不同,如:折纸飞机教你一遍就学会了。而绘画必须系统去学,从初级基础开始,国画初级要学会掌握线条画的流畅也叫白描手法。国画主要水墨技法,通过水墨线条技法来表现或展现出:人物,山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明暗关系也是通过水与墨技法达到主题栩栩如生感觉!
西洋画统称油画,基础素描石膏几何图形,石膏头像,耳鼻口眼,手等,白纸铅笔来描绘出主题明暗关系。等石膏像画的非常熟练掌握各技法后,才逐渐进入色彩。油画属于写实或超写实范畴,立体感极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论国画,油画出外写生融入大自然亲身体验感受大自然,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而问题中谈“通过模板临摹,熟练了就可以自己画画了”!?从专业角度讲你零绘画基础,不旦临摹不出作品,如何入手都不知!更谈不上后期自己能达到绘画水平!
最后一句话“无论做事,做人都要从头开始”想走捷径达到绘画水平显然不能!
书法与绘画有什么区别?
老话讲:“善书者未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这里指的是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当西方绘画进入中国后书法与绘画有着具大的差别,画油画的不一定会写书法。这也颠覆了‘善画着必善书’的传统认知。当然老一辈画西画的如徐悲鸿,刘海栗等还可以写书法,到现在的年轻人画西画的就少了。
关于【怎么把书法变成画画】和【书法创作中越简单的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