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帖后如何复习,背作文是该提倡的吗?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或许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背诵作文,在现实的教学中,有老师是这样的,网上看到一则小故事:女儿明天要期末考试了,昨晚我发现女儿花了较长的时间捣鼓作文,没怎么在意。晚饭后,注意到女儿一直在看作文书,我忍不住问女儿,为啥这几天老是围着作文转,女儿说,老师帮她挑选了两篇好作文,一篇记人,一篇记事,让她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如果期末考试出类似的题目,背着写下来就会得高分。
显而易见,老师在给学生押题,如果押对了,女儿,作文成绩就得高分,班级平均分也就高,老师脸上也有光,领导会表扬。那如果押错了呢,不是拿学生在赌博吗?
诚然,我们语文课上让学生背生词、背课文、背古诗,都是语文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古典文学知识,陶冶情操,对学生的语文修养的提高都有好处的,但我是极力反对背诵作文的。
背诵作文只是一个短期行为,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即使押对了,也只是一次两次,再说了,作文教学不能靠押题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背作文只会容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如果真让老师押对了,学生就误认为作文简单,考试前背上一两篇就解决问题了,平时就不会去用心练习写作了。
2.背作文会使学生懒于思考,不去仔细观察生活,也不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更不会去思考人生,感悟人生,这样的学生,长大了你说可怕不?
3.背作文会失去自我,本来作文是写自己,写生活,写感受,现在你背的都是人家的生活,人家的感受,你会逐渐失去自信心,拿不起笔,即使拿起笔来也不知从哪儿开始写,要知道,没人一开始就会写作,都是一句话一句话慢慢磨炼出来的,要敢说敢写,再加多看书和老师的指导,作文会越写越好。
老师认为,学生要写好作文,平时要多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用心写下来,随想随写,当然多看看人家的好作文也是一种学习,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千万不能忘记你的老师,写好了拿去给老师批改,好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而不是背出来的。
你说呢,欢迎说说你的观点,关注@一线老师
为什么单字能写好?
这是学习书法初级阶段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因为我们开始练字,多是从一个点画一个字的临摹开始学习了,关注中心多在点画与单字的结构上,还无暇顾及作品的大法问题。当然也有我们对作品章法研究不够,临摹实践不够的问题。所以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在有了永字八法的基础和主要结构基本规律的初步把握的基础上,就要进行集字联系。就是将所学的字帖中的字后者是过去自己已经能够背临下来的字,集字成词语,进行作品习作创作锻炼。这时候的集字创作作品在仍然要保证点画与结构保持原字或帖的神韵风格的同时,还要考虑字与字之间的处理关系。
基本原则是和谐统一,风格和谐统一,字的大小,疏密变化,重心以及落款等都要尽可能做到和谐统一。不能字与字之间各自为政,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做到字字相生,比如楷书,上下字或左右字之间的两个字的点画至少要有一个和两点画在方向上保持一致的地方。在虚实之间也要有一个迎让避就的关系等等。可以根据我们自己在过去临摹学习中掌握的书法技法技巧知识进行集字创作。这样不但能够巩固复习我们所学的书法知识以及字形,包括背临下来的字形,还能锻炼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
再就是选取所学字帖的原帖作品,从中选取一段或几十个字,或一句话,一个词语金言警句来进行临摹,以此锻炼章法的处理。如果我们选取的文字内容中有个别原字帖中没有的字,可以根据原字帖中的点画造型规律,结构特点,甚至偏旁部首进行组合成字来进行集字作品的创作。成组或通篇作品难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熟,对技法不可字形结构规律不熟,书写有些生涩。
我练毛笔字三年?
先练一种字体就行了,一定要把用笔、点画的运用、结字的处理等学像 ,也就是一定要入帖!学好了一种字体之后 ,再选择性的参照其它的字体。
有什么比较科学的方法吗?
练字,除了临帖,没有其他途径。但如何高效率地练字,还是有些方法的。
1、选帖。除非你是写的玩玩,否则还是应该选择古人的经典法帖,这些流传下来的碑帖都是先贤的宝贵心血。即使是练习硬笔,也应从这些经典碑帖入手。
选好帖后,可以通过复印将碑帖放大或缩小至合适大小使用。
2、临帖。刚开始临帖,不要从第一个字临到最后一个,而是按结构和偏旁部首将其分类,然后一类类地临习。
3、集字。临帖到一定程度,可以用碑帖中的一些字组成新词,进行集字创作,并不断增加字数,这是由临帖向创作过渡的一种高效的方法。
4、理论。建议你在临帖的同时,了解一下书法史,学习一点书法美学知识,这些可以让你从理论的高度理解书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关于【书法临帖后如何复习】和【背作文是该提倡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